西亭脆饼
作为通城特产的典型代表,脆饼可谓是陪伴着很多老南通的童年的经典记忆,饼底的酥脆,芝麻的香甜,放学以后的零食之良品,而这香脆的味道却不知道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时光。小编仍然记得,一条一条细长的酥饼,配一杯茶水,还有爷爷奶奶辈的唠嗑声,一直都是童年常见的光景。
西亭脆饼选用上等精白面粉为主料,经二十八道工序,用手工制成。脆饼用微火烘烤,表面黄而不焦;脆饼的工艺考究,每只饼有十八层次,用开水泡饼,则层次清晰可见。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:“西亭脆饼十八层,层层分明能照人,上风吃来下风闻,香甜酥脆爱煞人”,大概是对它最简练的概括和褒奖了吧。
白蒲茶干
白蒲茶干,又称白蒲“三香斋”茶干,可谓是南通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风味小吃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。茶干,实为以一种豆腐干,选用优质大豆,多种香料精制而成,味美香芳,富有韧性,色泽美观,形状方且薄,别具一格。
“白蒲茶干”始制于清朝康熙年间,一们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开的一豆腐干店,店号“三香斋”,又名“屠三香”。白蒲北街乃南北交通要道,商业较盛,店铺林立,来往商人、小贩很多,每日清晨,商民、街坊乡老、小贩等都喜欢坐茶馆,闲谈生意经,山海经,一边谈心,一边买来屠氏的豆腐干佐茶。因其近似茶色,又是名茶配食的佳品,故取名茶干。到康熙丙子年,由于加工工艺精细,用料考究美味可口,算得上色、香、味俱佳,茶干上模压店号,很有特色,被誉为白蒲一绝。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,地方官特别选择了“三香斋”茶干作为贡品,请皇上品尝,乾隆尝后甚悦,又听该店独家经营的介绍 ,便御笔写下“只此一家”的题字,赐予褒扬。屠氏得此御笔欢喜欲狂,并将“只此一家”制成金字匾额,悬于店堂,自得御笔“只此一家”,“三香斋”茶干驰名大江南北。
如皋董糖
董糖是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。据清道光庚寅年《崇川咫闻录》载:“董糖,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。未归巢民时,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,故至今号秦邮董糖。”
如皋董糖,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汉族名点,属于苏式糕点,产于江苏如皋。主要以精白面、白糖、芝麻、饴糖为原料,经选料、熬糖、制糖芯、制糖骨、成型等工序而成。制芯系将芝麻焙炒、研磨,先分离皮仁,再焙至浅黄。火候、时间必须恰到好处,方不至生焦,使麻香浓郁。糖骨的熬制过程,要求保证其延展性良好,顺利成型。最后工序为将糖骨展开,均匀配以糖蕊,反复包褶,压切成型。成品为扁长方体,色白微黄,层次分明,剖面可旋状纹理,中心呈丹凤眼状;入口易化,酥松香甜,回味久长。
海门羊肉
海门羊肉乃海门的着名特色,具有高蛋白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、肥嫩鲜美、食而不腻、营养丰富、老少皆宜的特点。长江中下游肥嫩的青草培育出了“海门山羊”独特的鲜美肉质,使其成为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品种之一,再辅以千百年来精益求精的烹饪技术,红烧海门山羊肉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地方特产一绝。
海门羊肉一般都在冬天制作,可拌上粉丝、青菜心用原汤白烧;还可以用上酱油、冰糖和少许羊油红焖。三种吃法别有滋味,同中有异,异中有同,妙不可言,如果在假以乡村自酿米酒边吟唱,边大快朵颐,边互换情感,犹如冬天里的一盏火炉,更会增长蓬勃食欲,将冰冷的冬天捂的暖烘烘、热乎乎。
那些停不下来的传统茶食
林梓潮糕
林梓潮糕是江苏如皋地区汉族传统糕类名产。始创于清雍正壬子年(公元1732年),距今近三百年的历史。为江苏特产、江淮地区名点,名倾大江南北,《江苏名菜名点》一书曾作介绍。“老万和”茶食铺 就因制作潮糕而出名。几百年岁月流逝,“老万和”依然古朴典雅,声名远铎,保持着传统手工工艺的特色。其工艺精细、配方独特、用料考究。以上乘粳米为原料,踞春手筛,拌和白糖、桂花、松仁、桃仁等,荷叶垫笼底,制成圆形糕坯,辅以精湛、稔熟之刀工,纹理清晰、疏密均匀、深浅适中,水蒸而成。出笼不粘手,久放不落屑,香而不浊,甜而不腻,柔润爽口,清雅纯正,既是长寿食品,又是馈赠佳品。
正场熏糕
正场熏糕,为江苏省南通市汉族传统糕点名产,产自通州区正场镇, 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。正场熏糕用料考究,制作精细,它采用上等糯米、芝麻为主要原料,加入适量的白糖、素油、桂花和椒盐等材料,经过二十多道工序,最后微火熏制而成。它颜色浅黄,酥而不焦,脆而不散,糕成长方形片状,厚薄均匀,单片在自然光下有透明感,有一股扑鼻香气,令人望而生津。熏糕形似麻糕,松脆香甜,甜中带咸,风味独特,口感细腻又远在麻糕之上。此外,正场熏糕已被评为江苏省供销系统优质产品,并赴京参加全国食品展销会,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。
嵌桃麻糕
嵌桃麻糕是江苏省南通地区的汉族名小吃,主要由芝麻粉、白糖、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制成。色泽金黄,味道香、甜、松、酥,有芝麻的清香。嵌桃麻糕,相传有百余年历史,当时,通州城内,有一姓许,名松甫者,于东门设一“鼎泰”号杂货店,以产茶食糕点为主,在外埠亦有店铺经营。后来,许氏于清朝府内捐得一官,常有上等茶点进贡。唯独通帮老师傅所作之嵌桃麻糕,选料精细,加工讲究,味美可口,颇有特色,最为着称。从此,南通“鼎泰”麻糕被誉为“官礼茶点”,扬名于天下,脆饼问世后,麻糕、脆饼媲美,为南通两大闻名特色产品,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、海外侨胞浓厚的兴趣。
石港窨糕
窨糕是江苏省南通市千年古镇石港的一种汉族特色糕类名点,是传统的应时茶食。说它传统,据石港九如斋茶食店的后代回忆:他祖上为避战乱,从镇江搬来石港从业已150多年了;说它应时,是指每年从惊蛰至立夏供应近两个月,过了立夏市场上就没得供应了。
窨糕,本名印糕,因每块糕上均用桃红印花而得名。民国初年,石港德兴祥茶食店老板姚少庭虽读而未成,没有考取功名,平时却咬文嚼字、文乎文乎,竟将“印糕”改名为“窨糕”,其他茶食店也跟着标新立异,改“印”为“窨”;南通城内的几家大茶食店中,有的茶食师傅就是石港人,也跟着叫“窨糕”。于是约定俗成,直到现在还叫“窨糕”。
缸爿
缸爿(南通话中发音类似”钢板“),又称“斜角儿”(南通话中发音类似"恰棍儿"),是南通市民价廉物美的面食,属于烧饼的一类,常作早点。顾名思义,“缸爿”就是水缸被打破后的碎片,能够成为点心食品的名称,或许是因为缸爿的“斜角儿”(菱形)形状。也有人说是因成熟工具是缸炉,成品分两片,所以称之为缸片。
缸爿不仅名称、形状独特,其口味也是独特的,低脂低盐,芝麻和葱花的香味也是淡淡的,不似油酥烧饼那般流油溢香。南通的缸爿可能在全国也就是“独一份”,然而如今南通的正宗缸片也越来越少了。
不得不提的通城海鲜
天下第一鲜文蛤
天下第一鲜又称炒文蛤,炒月斧,是一道经典的汉族菜肴。文蛤为海产贝壳类。因蛤肉富含氨基酸与琥珀酸,其味非常鲜美,素有“天下第一鲜”之称,被历代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视为珍馐。(梁〕元帝特作文赞美“蛼螯味高”。《酉阳杂俎》载“隋帝嗜蛤,所食必兼蛤味,数逾数千万矣。”宋仁宗把蛼螯视为珍味。欧阳修的初食蛼螯诗中说鸡豚鱼虾都不能与蛼螯比美,并恨自己吃文蛤太晚。
海蜇
海蜇,是江苏的特产水产品,盛产启东于吕四沿海,身体半球形青蓝色,半透明,上面有伞状部分,下面有八条口腕,口腕下端有丝状器官。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顶帽子。以质量上乘,加工精细闻名,是我国“海产八珍”之一。用白洒、香菜和胡椒粉调制的海蜇泠盘,脆嫩、透明、爽口。
河豚鱼
南通人民素来对河豚鱼有着不一般的热爱,也许是因地处海边,受不住这毒物的美味诱惑,红烧出的河豚鱼味鲜肥美肉质嫩如琼脂,配上绿叶蔬菜,其它的食物都似成了配角。若是吃不完,打包回家大锅烧水,放一把细面,煮成了一碗汤浓味美的河豚鱼面便成了一顿奢华丰盛的通城早餐。
长江四鲜
长江四鲜,指的是中国长江流域的四种鱼,因其味美鲜嫩而得名。
银鱼:古称“脍残鱼”。此鱼形细长,身透明,体光滑,长约一指。喜栖息于近海的长江口,正规名字叫间银鱼,当地人众称“面杖鱼”。因这鱼细骨无鳞,色明莹如银,其味又极鲜美,故深受食客青睐。
刀鱼:因此鱼其状似刀形,俗称刀鱼。刀鱼“狭薄而长头”,与凤鲚有相似之处,但比凤鲚个大,也称江鲚。个大者有一尺来长。此鱼特点是肉质细腻鲜嫩,入口即化,但丝毛骨较多,食之须小心。清明前大量上市。一过清明,其丝毛骨即变硬,价钱就开始下跌。
鱼回鱼:亦称鱼危鱼,俗称白戟。此鱼特点其吻圆突,口腹部,体无鳞,大者长达一米以上。现产量急剧减少,大鱼回鱼已不易捕捉。鱼回鱼肉肥肉鲜,精炖红烧,均为鱼中名品。其鳔肥厚,可制鱼肚,历来为上等食用鱼类。
鲥鱼:古称“魱”。形秀而扁,似鲂而长,长约70厘米,银白色,腹部具棱鳞。一般三四龄成熟,春夏之交,溯江而上,主要产于南通的长江入海口到南京燕矶一带的下游地段。其味极为鲜美,更宜不刮鳞清炖,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。可惜近年已濒临绝迹,其身价愈发昂贵。